[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18年, 第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5-10
  

  • 全选
    |
    卷首语
  • 叶澜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今天我们为什么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改革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永恒的又具有时代性的问题。对于儿童、教育改革有太多不同的观点,甚至是完全对立的观点。有人提出“成人世界应该向儿童世界学习”,要“向童年致敬”,这是20世纪以来我们重新发现儿童,进而认识到儿童不是成人想象中的那种简单不懂事的孩子。从人性、哲学、文化的角度看,儿童是混沌的综合体,包含丰富的、无限的潜能,儿童是成人的基质,我们不能小视这个基质。从这个意义上,成人的未来有赖于今日之儿童。
  • 儿童教育研究专题
  • 李政涛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1-5.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基础性研究、前提性研究,是所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专业与共同视野。当下的教育研究,需要重新树立“儿童研究”在教育研究世界中的地位,每一个学科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既需要为儿童发展承担责任,也需要为“儿童研究”的发展共同承担责任。已有儿童研究,存在着“书斋中的儿童研究”“实验室里的儿童研究”“远离真实儿童世界的儿童研究”,用“有关儿童的知识世界、理论世界”去替代“儿童本真的生活世界”,研究者“心中的儿童”是“抽象的儿童”“模糊的儿童”和“不准确的儿童”等现象。为此,需要改变“研究立场”,在“儿童立场”中研究儿童;改变“研究场所”,在时代生境、自然生境和学校生境等具体生境中读懂儿童;改变“研究方式”,在“综合融通”中研究儿童。
  • 刘晓东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6-13.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童年是值得成人向其致敬的。儿童身上的天性资源是一切人力资源、人文资源的源头。儿童也是文化的创造者,一批成人艺术家、文学家以及人文学者,尤其以毕加索为代表,发自肺腑地尊崇童年、遵从儿童,自觉接受儿童文化创造的启迪与引领,从而作出伟大的文化创造或思想发现,这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示范、引领和启示意义。童年是贫乏的抑或丰饶的,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儿童观,从而涉及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前者与成人本位的传统教育观相联系,后者催生儿童本位的现代教育学。儿童本位不仅应是教育原则,而且应是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伦理建设、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向童年致敬”这一主张是对单方面尊重成人的那种文化惯性的反动,并非主张单方面尊重儿童。在文化创造和文明发展方面,儿童与成人应当相互承认、相互信赖、相互尊敬、携手同行。
  • 刘铁芳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14-23.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个体成长初期乃是以自我身体感官与世界相遇,在此审美性的相遇过程中,天地万物以直接的方式给予个体,天地万物因此而成为个体成人的基础性视域,并成为个体意义人生的基础与背景。以天人关系为基本背景的中国教育情境,个体发展早期教育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以审美的方式引导个体融身世界之中,或者,直接地说,融身天地之中。此种审美教育的最终指向乃在于引导个体活在天地之间,活出天地对人的规定性,让个体成为活在天地之间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强调早期儿童教育以个体与天地自然的审美性相遇来打开个体成长的基础性视域,正是强调以中国的方式培育文化-生命意义上的“中国人”。
  • 满忠坤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24-3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自然主义作为一种教育人性论和教育方法论的伟大发现,开启了现代教育的新征程。说童年是个谜,时至今日依然有效。“童年的秘密”具有鲜活的教育学意蕴,意指儿童意义世界的独特性、儿童成长的次序性、儿童行为逻辑的特殊性和儿童发展的不确性。超越人性善恶之“二元人性论”的分争,关注“童年的秘密”的教育学意蕴,据此确立早期教育的理论准则和行动方略,促进儿童“内在潜力”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是现代教育永恒的主题。
  • 基础教育改革开放40年
  • 杨克瑞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31-35.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为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专门化的政策措施,并在价值取向上历经了创设与补偿、发展与攻坚、提升与完善几个阶段。这从根本上保障了残障人士的平等受教育权,充分展示了国家政策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强大保障和推进作用。面对特殊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相关政策在坚持持续发力的同时,更应着眼于教育现代化的更高目标,积极推动特殊教育政策执行的科学化、政策稳定的法律化、质量提升的现代化,并重构特殊教育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 热点问题研究
  • 郑泉水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36-45.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创建于2009年的清华大学钱学森班,是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中唯一定位于工科基础的实验班,通过实践案例主要说明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目前高考招生体系下的优秀,多数不是创新素养和发展潜力意义下的优秀;钱学森班提出的五维测评系统,可对学生具有何等创新素养和发展潜力作出具有明显区分度的判断。第二,每一位经历了持续十多年单维测评系统下的应试教育的学生,都在创新能力和潜力方面受到不同程度上的“伤害”,有的甚至被“荒废”。第三,钱学森班创建的以“通过研究学习”为牵引的CRC培养体系,可以有效地帮助大部分高考体系下的优秀学生实现向创新人才成长的模式转变;CRC的有效程度受应试教育对不同学生的伤害程度的影响,部分学生很难完成这个转变;一味地追求“最好的”教育资源,对大多数学生并非都是好事,而是应该追求“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回答“钱学森之问”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识别并招入具有巨大创新潜质的人才。第四,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构建一个基于当前高考体系,借助大数据,依托高校-中学联动,从国家最急需的高端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开始的多维测评招生改革试点的建议。
  • 田晓伟,张凌洋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46-5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研学旅行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性教育服务产品,发展研学旅行是具有教育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国家行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公私合作治理对推动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教育服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推动研学旅行服务发展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产品属性藩篱阻碍供给创新、安全问题焦虑影响参与合作、资源利用障碍限制服务开发,公私合作治理能够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公私合作治理淡化产品属性界限强调合作供给,吸收专业社会资本加强安全问题管控,更可以以灵活的机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从而推动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
  • 翟霞,冀翠萍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51-56.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智慧校园是校园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作本应追求的目标。然而,当前学界、政界、商界不遗余力地对此项工作的推动,表面上看起来精彩纷呈但真实效果值得商榷。回归信息化工作本身进行深层剖析,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认识上的思想意识偏差与定位不实际、数据上的信息孤岛难破与流动性不足、业务上的流程闭环与应用融合度不高以及用户的需求分散与资源聚合不到位。“互联网+”带着开放、共享的鲜明标签作用于教育,欲使其成为校园信息化发展的新机遇,需要做到:业务应用从相对独立走向协同融合,数据资源从自用封闭走向共享开放,服务模式从被动获取走向精准推送,服务对象从少数部门走向单点全员。在推进的过程中要以用户服务为中心、以业务融合为主线、以数据分析为支撑、以提升应用为目标。
  • 教育治理研究
  • 方芳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57-62.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剖析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者的利益衡量过程发现,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和学校承担“无限责任”的大众思维成为制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从2016年发生在全国的181例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司法判例入手,借助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分析发现,学校在不同因素导致的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中承担的责任比例并不相同,与学校执行政策时的利益设想有一定误差。破解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困局,必须针对障碍性因素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和建设,根据风险来源等因素合理界定学校的责任和限度,借助立法和司法判例厘清学校在政策执行中的基本义务,利用制度约束激励机制协调政策执行中多元主体的利益冲突。
  • 范涌峰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63-67.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存在前提,校本课程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载体,学校特色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旨归。但当前许多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偏离学校整体特色发展,特色学校建设则脱离校本课程支撑,并且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终极价值关照不足。为此,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应构建其校本课程载体,而校本课程建构过程中应挖掘其文化意蕴,关照学校的整体特色发展,同时应使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真正根植于社区和学校,找寻二者的共同基因,使校本课程开发和特色学校建设实现有机整合。
  • 吴爽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68-72.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在社会大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构建 “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社区教育体系,可搭建家校合作平台,融通教育主体交流不畅;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三方教育合力;建构以探索“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 为目标的基础教育创新平台。最后,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资源、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评价体系角度将青少年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进行有效融合,丰富教育资源,扩充教育内容,完善教育形式,促进“三位一体”教育共同体的形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与效果。
  • 课程与教学
  • 安桂清,张雅倩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73-79.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区县一级的课程改革具有相对独立的变革形态,其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对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影响。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个案的考察表明,区域提升自身课程领导力可供选择的路径包括:设立新机构以引发组织规则的重构、推动变革愿景作为公共话语的演化过程、构建以学习网络为特征的区域变革共同体以及采用问责与能力建设相结合的政策工具。同时,个案也反映出未来区域课程领导力的发展需要有效协调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之间的关系,并持续谋求制度变革的深入推进。
  • 袁利平,温双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80-85.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之基石,乡土课程是乡村教育之灵魂。乡土课程作为乡村教育中现代化课程的补充具有传承乡土文化、弥补乡土文化缺失,健全乡村学生人格、树立乡村学生终身发展的精神支柱以及复兴乡土文明、激活乡村社会生活等文化意义。乡土课程开发必须挖掘优秀乡村传统文化,推进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构建多元化乡土课程体系,实现主流文化与乡土亚文化的有机融合;理性看待不同文化类型,促进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效联结。
  • 教师专业发展
  • 王洁,王丽琴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86-9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分析现有的骨干教师培训方式,发现中小学骨干教师愿意接受先进理念,但更愿意在行动中建构新知识;能够创造新知识和新经验,但缺乏归纳和提炼的能力。借鉴“让教师成为知识的建构者和发现者”的理念,以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活动为例,提出课例研修、跨界学习、写作和传播四个要素构成的“旨在知识建构和发现”的骨干教师研修范式。实践证明,这种研修范式能让教师在自我实现中滋生自我发展的动力,在同行认同中体会成功的感觉,在把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的过程中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 曹周天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91-94.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学术性师德”是一种内生性道德,是教师在精湛的业务水准层面自然而然流露出的一种道德品质与道德感染力。它是沟通“知识”与“美德”之间的一座桥梁。“学术性师德”概念的提出,科学地阐明了学术与师德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也是有效破解“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润滑剂。提升教师的学术性师德,一方面需要教师个体自身的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培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的主动参与,改进与完善师德评价机制;与此同时,通过社会舆论的积极引导,增强师德观念中的发展性因素也是一项重要的现实举措。
  • 中小学教科研
  • 董裕华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95-10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综合素质评价如何落地生根是困扰当前我国教育评价的难题之一,其难处在于如何保证评价方式的便捷性、评价过程的真实性、评价机制的常态化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让综合素质评价真正引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入打开了一扇门。海安中学借助互联网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推动了学生的“真发展”、评价的“真落实”、招生的“真挂钩”,其探索经历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过程:从应付到担当,从倒逼到自觉,从成功到成长。海安中学用十多年的实践验证了去功利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中学应该为、可以为、有作为的事情。
  • 教育微论
  •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5): 101-108.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