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17年, 第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10
  

  • 全选
    |
    卷首语
  • 董奇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深刻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应该以育人能力为核心。大量教育实践和研究充分表明,教师的育人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几年来的结果显示,教师积极的育人行为能显著提升中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亲社会行为、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并明显降低他们的抑郁水平、孤独感、攻击行为和违法行为。与此同时,教师良好的育人行为还有助于调节、修正不良家庭背景对学生发展的消极影响,缩小城乡教育差异。因此,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不仅能有效解决学生发展的各类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也是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努力,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支持与协作。第一,教师应当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自觉提升育人能力。第二,教师应当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行动研究提升育人能力。第三,区域和学校应当鼓励教师组建以育人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发展共同体,实现育人能力的共同提升。第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继续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形成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的工作合力。
  • 特稿
  • 朱之文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1-2.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九次学术年会以“提高质量”为主题,将全面深入研讨基础教育在“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民族振兴的奠基工程。提升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核心。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受教育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奋发有为、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必须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其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再次,要牢牢把握教师这一关键,加快形成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最后,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基础教育各项改革。希望学会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努力在做好“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这篇大文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二是以交流为纽带,搭建广泛深入的沟通互动平台。三是以专业为引领,加强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支持和服务。最后,希望教育学会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升自身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为行政当参谋,为校长教师谋发展,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迈上新台阶多助力。
  • 热点问题研究
  • 苏启敏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3-9.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中小学教育质量观存在将中小学教育质量等同为生源质量、教学质量、结果质量、学业质量的误区。它们源于认识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单向度思维方式。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价值中立与价值引导、过程与结果、学业与素质等范畴是对立统一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为此,有必要重构中小学教育质量观:理顺中小学教育质量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凸显价值素养在中小学教育质量架构中的逻辑脉络,回归人性化的教育过程与结果,以基础性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根本特征。
  • 颜湘颖,姚建龙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10-14.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据调查,高达1/3的中小学生遭受了校园欺凌,校园欺凌问题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的印发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对校园欺凌治理的要求,《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的发布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方案。文章从法学的视角分析当前我国校园欺凌的现实分歧,如责任年龄制度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庇护”及“定性”“定量”标准对故意伤害事件的“纵容”。而现行法律制度设计存在“要么一罚了之,要么一放了之”的两个极端性弊端。对于校园欺凌应当坚持“宽容而不纵容”的刑事政策,避免法律责任的两个极端,完善校园欺凌的中间性干预措施;树立权威,赋予学校教育惩戒权与纪律处分权;遵循综合防治的原则,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
  • 田澜,龚书静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15-18.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以“均衡授权”为核心的家长授权,是当今家校结合变革的重要标志。家长参与角色的多元化与灵活化,参与范围的扩展性与协调性,以及参与内容的丰富性与全面性,构成当今家校结合的新样态。在由“旁观者”到“积极参与”的家校结合变革中,新兴的家校共育机制正在构建和成型之中,进入参与角色日益成为对家长的刚性要求,给家长均衡授权被确立为家校结合的关键性制度保障,拓展家校融合内容成为改善家长参与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 教育理论研究
  • 陈玉华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19-22.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学生理应是教育的原点和终点,但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学生依然处于被放逐的境遇,主要表现为:鲜有教育视角的学生立场,功利主义毒害下学生被异化,二元对立思维下学生被抛置。学生发展是逻辑的起点,须完成基于学生立场的教育超越。教育超越要尊重和唤醒学生,要在“把学生当作学生”中超越,要回归发展学生的教育本义。涵养学生立场,要完成从控制到关怀,从成才到成人,从片面到全面发展,从整齐划一到尊重差异的变革。只有将学生立场作为研究和实践的逻辑起点,才有后续的教育系统发展。
  • 孙银光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23-28.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公民社会的崛起催生了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教育,并进入学校教育领域。于是,培育合格公民成了当前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公共生活作为孵育完全公民所必需的实践土壤和公民实现价值的主要呈现方式,也因此在学校中萌生并成长。然而,考察当前学校公共生活的现状时会发现存在着控制的思维、旁观的实践和封闭的设置等问题,导致其平等性、参与性和公开性的缺失。
  • 孙圆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29-34.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教育学地理解儿童,实质上是考察教育中的儿童观。现代教育中的“儿童本位”观作为传统儿童观的对立面出现,站在“儿童视角”抽象地理解儿童;现象学教育学试图弥补前者之不足,站在“儿童的视角”主张儿童的复数性存在,却忽视儿童的应然性。这需要教育者从“人的视角”出发,在儿童与自然、成人(世界)的行动关系中理解儿童。教育是促进儿童在与成人(世界)的交往中不断地“诞生”。教育学地理解儿童,是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看待世界的新来者:儿童是面向世界的人,其需要被引入世界并能够更新世界。
  • 教育管理研究
  • 王伟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35-39.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总体偏低,其质量问题亟须政府治理。目前,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中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存在“理想化”“行政化”和“单一性”问题。政府治理工具的运用存在权威工具“一刀切”、激励工具力度不够、能力建设工具缺乏针对性、系统变革工具碎片化等异化现象。为实现政府治理目标,应针对民办幼儿园教育条件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的保障,建构相应的政府治理工具箱。
  • 张东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40-44.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教学督导的立场是指在教学督导工作中认识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是教学督导工作的逻辑起点和工作原则。传统以监督评价为主的教学督导立场选择弱化了教学督导在师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导致了只重结果、缺乏沟通、经验主义、忽略指导等现实问题。将教学督导的立场转变为师生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了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强调了教学督导的核心职能是反馈调控,引发教学督导工作在督导依据、督导资格、督导内容、督导类型、督导方式、督导身份、督导评价等一系列的思路转换和工作方式改革。
  • 郝理想,吴芳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45-49.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小布什总统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实施十余年之后,虽取得较大成绩,但其“标准高”和“问责严”的特征使许多学区和学校难以达成目标。奥巴马总统颁布《每一个学生成功法》,通过由联邦到地方的问责放权、废除适当的年度进步问责、赋予家长更多权利等一系列问责转变,引导了美国教育问责的新向度。美国教育的问责转向,对我国教育问责制的改革虽然不可照搬,但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示。
  • 课程与教学
  • 张金运,张立昌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50-55.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课程知识之所以具有教化功能,不仅仅因为其科学性,同时也在于其属人的文化性。在科学主义知识论的长期影响下,现代课程知识注重的是对客观世界的表征,忽视了对文化性的理解,使知识教学日渐演变成为一种知识传递。课程知识中的文化疏离在教学中表现为文化漠视、文化装点、文化锁定三种类型。理解课程知识的文化性,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影响着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课程知识的文化融合在教学中的实现,需要确认师生的文化主体身份,提升其文化主体意识;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文化要素,促进潜在文化的“动姿化”;倡导文化回应性教学,促进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
  • 陈祖鹏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56-61.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学生沉默现象是各阶段学校教育活动中广泛存在的真问题和复杂问题。学生沉默显性地表现为话语沉默,隐性地表现为人格沉默、情意沉默、价值沉默等更深层次的沉默。学生沉默并非课堂教学中的偶发现象和个别现象,而是教育权力与学生权利“失落”和“失衡”下习得的集体性沉默。应对学生沉默需要承认并正当使用教育权力,以教育性与学生发展为限度和旨归;承认学生自我实现的权利,引导学生从“他治”走向“自治”;唤醒师生的权利意识,合理把握教育权力与学生权利之间的张力;秉承教育的对话精神,构建权力与权利的对话性空间与对话共同体。
  • 翟小宁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62-67.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方式以及教育管理方式,消费主义、功利主义、信仰缺失等现代性问题不断冲击着教育。这一切都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变革与坚守,促使我们回归教育本质,重建教育信仰:要涵养美德,为心灵田地播种;要启迪智慧,让智慧之光朗照;要舒展心灵,用教育润泽生命;要培养创新精神,让教育焕发活力;要面向未来,追求教育的新格局。
  • 教师专业发展
  • 阮成武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68-72.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普通高中教师政策缺位,导致教师供给和来源结构过于单一,教师待遇校际差别不断扩大,教师专业发展真实需求被遮蔽。新形势下,高中的普及化及持续扩张使普通高中教师缺编的老问题更加尖锐,师资增量结构矛盾凸显;新高考制度的科目选考和素质转向使普通高中教师面临学科结构大幅调整,对其知识能力提出全新挑战。为此,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权威工具、激励工具、能力建设工具和系统变革工具的合理有效使用,确立普通高中教师政策供给的法律依据,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出台教师队伍建设具体政策举措,以解决普通高中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能力不强、工资保障机制不足等问题。
  • 张霞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73-78.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不少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实践取向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它始终强调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养成。不过,在这些改革的背后还存在着对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误识:教育实践的神圣化、教育实践的标准化和教育实践的技艺化,导致其改革效果不佳。追根溯源便是技术理性的反映与灌输在发挥作用,主要表现为主客体二元对立认识论的作祟和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的影响。在反思性实践视域中,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超越:一是强调经验与情境的基础性作用,二是重视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生成,三是注重实践与反思的互动融合,四是增强师范生的教育信念。
  • 谭天美,范蔚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79-84.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工具理性膨胀和科技理性控制以及由此导致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使当前校本教研主体得不到应有关注,校本教研实效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教研主体及其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校本教研应是以教师为主体使其走向自由和自觉的交往互动过程。校本教研主体互动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助推器,是加强教研主体间相互理解和提升校本教研实效的基本策略。主体互动理性确立、主体互动空间达成、主体互动行为协调是实现校本教研主体互动的基本要求。
  • 德育研究
  • 叶飞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85-9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制度是“刚性”与“柔性”、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个体性与公共性的有机统一。公正的、德性的学校制度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公民教育机制,它为公民品质的培育提供了生活基础、教育资源以及教育过程的保障,促进着青少年的公民品质和公共精神的发展。学校公民教育必须重视制度的育人功能,通过构建优良的制度生活来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从当前的社会转型以及教育改革背景出发,优良学校制度的构建应增强学校制度的“刚性”,通过依法治校来提升师生的法治精神;应凸显学校制度的实质合理性,培育民主平等的公民品质;应保障学生的个体权利,增进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最终促进公民人格的健全发展。
  • 孔祥渊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91-96.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我”开始脱离集体的束缚,华丽出场了。对于道德教育而言,“我”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具体而言,“我”的出现是公民意识与精神形成的重要前提,它可以促使自我负责之个体的产生。以此为基础,“我”的出现有利于个体道德规范认同的明显化与牢固化、合理化与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需要认识到“我”的价值所在,并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与力量。
  • 中小学教科研
  • 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97-102.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地处偏远的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与北京十一学校结缘,一中师生直接到十一学校切身感受,十一学校又选派干部担任一中校长。一中学校从此努力避开传统经验干扰,吸纳十一学校全新育人模式,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蜕变与超越:组织机构的阵痛蜕变,走班制与导师制变革;教学改革的阵痛蜕变,逼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教书育人的阵痛蜕变,陪伴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创新偏远学校的改革思路,一中学校在落后与先进的嫁接中转型;通过深化学术研究的内涵发展,初步实现实践与理论的贯通超越;坚持在理想与现实的融合中前行,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 教育微论
  •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103-108.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