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18年, 第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8-10-10
  

  • 全选
    |
    卷首语
  •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2018年9月10日第34次教师节当天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一次教育大会,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再一次强调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性,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对教师的辛勤劳动作了充分的肯定,号召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我们作为教师觉得无比光荣、无比幸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教育实践中认真执行和坚守,让我国教育现代化早日实现。
  • 特稿
  • 何秀超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1-3.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把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和突出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教育督导评估认定正是推动和监督教育公平的有效机制。教育督导始终把推进教育起点公平作为重中之重,推进政府有效履责,督促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教育督导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重点,建立中小学常态督导制度,切实保障教育安全让家长放心,督促各地及时处理教育突发事件,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提高教育过程公平的水平。国家教育督导着力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为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 顾明远教育思想研究专题
  • 孟繁华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4-1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顾明远关于教育制度与决策的思想在教育领域具有深远影响,他重视依托教育制度推进教育改革,认为通过教育观念转变和教育制度改革二者相辅相成,可以实现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他认为“正确认识教育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科学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坚持全党全民办教育”是宏观制度设计的重要思想基础。教育制度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顾明远在多年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于创新学校教育制度、深化高考制度改革、优化师范教育制度等诸多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由此,形成了教育制度建设的中国化启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有宏观视野,中国的教育制度要考虑中国传统文化,要通过教育制度的创新来实现教育创新,同时努力提升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 张东娇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11-16.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顾明远的学校领导和管理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教育家型校长才能办出好学校。以教育质量和公平为核心的时代,呼唤和需要一大批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有机会成为教育家,但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体共同努力。校长应该出身于优秀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和旗手,校长的智慧源于学习和实践。校长首先对学校进行思想领导,坚持民主治校,其主要精力要用在教育教学上。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育本质和目的所在,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齐心协力,各尽其责。
  • 郭华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17-21.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在顾明远70年的教育生涯中,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是他重要的研究与实践领域。他以广阔的世界教育视野及与时俱进的理论眼光观察我国基础教育,提出了若干具有启示意义的课程与教学命题。他主张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三个基础”。围绕着“三个基础”这一核心主张,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思想,即课程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 刘美凤,王飞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22-27.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顾明远的文章、著作和演讲的文本分析,阐述他思考未来教育的两个出发点:未来教育观和关注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同时,提出他打开未来教育之门的三把钥匙:把握教育本质,探寻教育规律,拓展国际视野。在此基础上,列举了他极具预言性的教育主张:基于并坚持“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生产”这一普适性教育原理,较早提出很多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改革举措;较早提出技术对教育所具有的革命性作用;提倡办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反对教师和学校消亡论,反对教育产业化,反对未来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技术的发展等。因为顾明远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这些教育主张深刻地影响了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
  • 基础教育改革开放40年
  • 檀传宝,陈国清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28-34.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德育学科建设可以大致划分为基础重建、初步繁荣、多维提升三个主要历史阶段。40年来中国德育学科在学术研究、队伍建设、对外开放以及研究领域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步。而坚持直面社会现实、关怀德育实践,坚持科学精神与思想解放,以及努力实现组织推动与促进共同体建设是实现德育学科进步的重要经验。
  • 吴驰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35-39.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科书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教科书理论逐步丰富化,教科书出版日益多样化,教科书形式构成立体化,教科书编排日趋科学化。中小学英语教科书研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其发展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如:二语习得理论指导的争议性,教科书多本化和同质化现象严重,教科书语言选材标准偏低。针对这些问题和潜在的风险,未来中小学英语教科书发展应该积极推进教科书理论建设,注重教科书差异性并推动主流教材形成,以及创建高水平的教科书研发团队。
  • 热点问题研究
  • 俞国良,琚运婷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40-48.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回顾和展望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大众视野,并由研究与实践的推动逐步融入国家教育政策中。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在进程上历经孕育与准备、初创与整合、成长与发展三个阶段,在结构上由松散变为紧密,在实践上由各部门独立到多部门联动,在理念上由单一教育走向多元服务。根据关键词频次统计分析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对“心理”类关键词的关注随时间呈阶段性递增,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政策的出台能够显著预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从无到有,逐步建立体系,是社会变迁、政府重视、顶层设计与问题导向合力的结果。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仍需要内外协调一致、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实现效果最大化。
  • 赵利曼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49-54.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五、九、十一年级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创造力进行测量,考察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创造力表现。结果表明:家境优越的学生比家境贫困的学生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创造力,这种差距在五年级最为明显;所有学生在冒险性维度上的表现明显差于在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上的表现;家境优越的五年级学生在创造力各个维度的得分高于九、十一年级学生,家境贫困的学生创造力得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对于家境贫困的五、九年级学生,家庭中只有一个兄弟姐妹的学生创造力的水平高于独生子女或有更多兄弟姐妹的家庭;完整家庭中学生的创造力水平要高于非完整家庭的学生。基于调查结果,本研究认为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开发创造性课程、提倡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引导探究的教学行为是培养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关键途径。
  • 教育治理研究
  • 冯大鸣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55-6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与探索,需要先行把握三项前置信息:国外相应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常态、我国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面上现状和政校双方的当下感受及改革诉求。基于对三项前置信息的实证调研可以看出,对放权尺度的论证应由目的、内容、程度展开,而在机制设计中,应对激励相容、柔性放权和滥权约束予以特别的关注。
  • 代蕊华,梁茜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61-67.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较低的地区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底部攻坚的重点,这些“普及洼地”的发展态势影响并最终决定着普及高中的进程。据调查,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洼地”目前存在着普高规模上和质量上的发展不均衡以及中职办学内涵不足、普职分离、社会接纳度低等多重发展困境。因此需从宏观上完善政策配套的制度设计,中观上激发学校课程与评价的改革活力,微观上关注学生个体的生涯选择过程入手,突破“普及洼地”的发展瓶颈,推进普及高中的进程。
  • 郭少榕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68-72.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更是受教育者对获得平等、适宜的教育的感受。随着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逐步实现,下一步应该致力于解决教育公平的过程落实,即应更关注微观公平。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是教育微观公平的要素。基于学校教育过程的微观公平在平等对待原则、差异教育原则和以补偿对待弱势原则的基础上,特别要处理好学校管理制度与课堂教学、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微观公平的策略主要在于:建设能够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管理制度;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并采取多样态的教学方式;创设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评价手段;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
  • 课程与教学
  • 吴支奎,魏文静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73-77.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技术嵌入教学,课堂教学活动有了新的呈现方式,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但过于倚重技术势必会带来教学活动的技术化倾向,衍生出技术理性的教学思维、精致化的教学设计、程式化的教学过程及技术量化的教学评价等“他组织”教学形式。“自组织”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及教学环境等方面超越了技术理性的教学形式。基于“自组织”理论,可通过转变教学思维方式、注重开放式教学设计、强调非线性教学实施及统整科学与人文向度的教学评价,促成课堂教学形式从“他组织”向“自组织”的转向。
  • 胡樱平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78-81.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自2015年起我国开始全面推进对学校美育工作的改革,近几年我国学校美育工作的范围和深度均得到有效拓展,相应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较为丰富。文章从实践层面出发,深入探讨并总结了新时代中小学美育实践的三大基本路径:完善美育观念,从广义美育要求出发同步保障基础艺术教育和实质美育的外延性教育;从课程改革出发对现有美育课程体系进行拓展和完善,重点增加审美体验、艺术评价与创造、具身审美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全面强化美育引导功能,构建动态且开放的多元评价体系,有效发挥评价结果对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成果识别及指导功能。
  • 教师专业发展
  • 付光槐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82-86.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教学敏感是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觉察、领悟和解释能力,是衡量教师教学意识的重要品质。其构成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就时间维度而言,教学敏感可分为不同阶段和时期;就内容维度而言,教学敏感可分为不同内容和范畴,包括知识-行为敏感、情感-态度敏感、德性-审美敏感;就水平维度而言,教学敏感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和境界,包括规范性敏感、认同性敏感、内化性敏感。在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敏感客观存在非线性上升态势,其生成路径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叙事、行动研究以及外在的学校氛围与自主空间的保障。
  • 殷蕾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87-91.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从转化学习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发现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工作中长期存在以下矛盾与困境: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难以契合,培训未能发挥学习者的主导作用,缺乏主动思考的学习情境,培训评估工作形式化等。为了提高基础教育领域教师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适切性,提出的解决策略是:需求调研与课程设计双管齐下,夯实培训基础;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批判性反思;以问题为中心,营造主动思考、理性对话的学习情境;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监督培训成果转化。
  • 德育研究
  • 梁明月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92-96.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爱国不仅包含理性,亦包含直觉。直觉爱国存在于个体与集体的意识之中,并通过思维扩散、默认规则和积极情感等机制构建。直觉爱国指引学校实施德育助推策略: “重复”爱国价值观,重视国家“重大事件”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以关注直觉的可得性启发;构建物质环境、关注教师的爱国观以及重视爱国主义作为默认价值观的特点,以契合直觉的锚定效应;引导学生在强刺激下的思维发散,激发小而暖的美好情感,以观照直觉的代表性法则。由此,直觉爱国拓展了理性爱国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开启了直觉与德育助推的新思路。
  • 刘长海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97-10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学生管理具有积极管理与消极管理统一的内涵规定性、理性引导与情感培育融合的外延规定性和学校德育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价值规定性,是正当且重要的学校德育途径,然而实践中存在功能定位偏差、实施方式畸形、运行过程孤立等问题。学生管理育德功能的实现,需要从优化前提、完善过程、推动融合三个方面同步推进,力求保障校规的合理性,开展有机协调的学生管理,以生活为中心构建德育体系。
  • 教育微论
  •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0(10): 101-108.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